世界肝炎日|干細胞為治療肝硬化提供新途徑
肝炎是肝臟的炎癥,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肝炎,此外還有自身免疫和酗酒等原因導致的肝炎。
病毒性肝炎分為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給全球帶來嚴重的疾病負擔。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其中有2.4億為慢性HBV感染者[1];我國是肝病大國,約有高達9300萬人為慢性乙肝感染者。
在我國導致肝硬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乙肝,乙肝患者若不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會極大的增加肝硬化發(fā)生的風險。
正常的肝和肝硬化對比圖
雖然肝移植是干預肝硬化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肝源缺乏、手術費用較高及術后排斥反應等問題,使得肝移植干預并未得到廣泛應用。因此肝硬化干預方法研究成為醫(yī)學界研究的熱點[2]。
干細胞為治療肝硬化提供新的康復途徑
干細胞在免疫調節(jié)、減輕炎癥反應和損傷修復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對干細胞的進一步了解及深入的研究,干細胞有望在肝硬化的治療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干細胞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特性符合肝病治療的條件,干細胞注入損傷肝臟后,肝臟氧化應激、炎癥反應和肝壞死均明顯緩解,肝損傷程度也顯著減輕;在肝損傷患者的臨床研究中,干細胞不僅可以減緩炎癥反應,還能改善患者免疫狀態(tài),延長其術后生存時間。因此,科學家提出了干細胞移植替代肝移植治療的思路[3]。
干細胞治療肝硬化的作用機理
干細胞移植用于治療肝硬化的研究有很多,目前公認的作用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間充質干細胞釋放的營養(yǎng)物質及多種細胞因子,通過改善肝臟局部微環(huán)境,來促進肝內實質和間質細胞的再生[4-5]。
2、免疫調節(jié)作用。間充質干細胞通過多種途徑調節(jié)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應答,能夠減少多種炎癥因子的分泌,阻止肝臟持續(xù)受損[6]。
3、抑制肝星狀細胞的活化,減緩肝纖維化進程。肝星狀細胞(HSC)是肝纖維化發(fā)生發(fā)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肝細胞炎癥等因素持續(xù)存在時,HSC被激活,激活的HSC通過增生和分泌細胞外基質等方式加速肝組織的纖維化。間充質干細胞能夠抑制肝星狀細胞的激活[7]。
4、間充質干細胞直接分化為肝細胞。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間充質干細胞可在體外分化為肝細胞。動物實驗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在體內同樣可分化為肝細胞,可修復肝臟的損傷[8]。
干細胞治療肝硬化的臨床研究進展
截止2020年7月,在美國臨床試驗數(shù)據庫(clinicaltrials)上注冊的有關干細胞治療肝病的臨床研究項目有170項,其中肝硬化有74項。部分已發(fā)表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干細胞對治療肝硬化具有很好的療效。
目前,我國已有5個干細胞治療肝硬化的臨床研究項目按照《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國衛(wèi)科教發(fā)〔2015〕48號)的規(guī)定完成備案,大部分項目已經啟動。
與此同時,國內許多高校和醫(yī)院也對干細胞治療肝硬化的療效進行了臨床研究。
廣東省深圳市松崗人民醫(yī)院針對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納入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間充質干細胞輔助治療,可以優(yōu)化肝功能并抑制病情進展,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9]。
山東醫(yī)專附屬醫(yī)院收治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12例,靜脈輸注間充質干細胞,結果表明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安全可行,并能夠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臨床癥狀,對肝組織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復作用[10]。
解放軍第153醫(yī)院收治的67例失代償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對33名酒精肝肝硬化受試者(平均年齡54歲)進行常規(guī)聯(lián)合干細胞移植,34名接受常規(guī)患者則作為對照。隨訪2月,觀察組血清TBIL、ALB、PT、HA水平[11]。
兩組血清肝功能指標和HA變化比較,2個月后,干細胞組各項指標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說明患者肝功能顯著提高[11]。
展望
隨著利用干細胞治療肝硬化臨床試驗的不斷增加和研究的進一步加深,干細胞治療肝硬化的機制將得到更好的闡明。期待未來,干細胞療法能夠成為肝硬化治療的新方向,并改善我國肝硬化治療現(xiàn)狀。